被決定的「我」:一個整合硬決定論、神經科學與東方哲學的跨域研究

Read the full article See related articles

Listed in

This article is not in any list yet, why not save it to one of your lists.
Log in to save this article

Abstract

本文旨在深入探討硬決定論(Hard Determinism)的核心論點及其在個人、倫理與社會層面的深刻意涵。文章從一個直觀的哲學困境——「個人的努力本身即是命運的安排」——出發,系統地論證了獨立於物理因果律之外的自由意志與主體性「自我」是一種基於語言結構和認知機制的幻象。本文首先奠基於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閉性(Causal Closure),闡述心智現象如何被還原為大腦的物理過程,從而消解了「我」作為第一因(First Cause)的可能性。接著,本文將此哲學論證與兩個不同領域形成對照與共鳴:一是神經科學中以里貝特實驗(Libet Experiment)為代表的實證挑戰,揭示了意識決策的滯後性;二是東方哲學中道家的「無為」與佛家的「緣起無我」思想,展示了對相似洞見的古老智慧。最後,本文試圖重構在決定論世界中的倫理與意義框架,主張一種從「報應式正義」轉向「後果式與預防式正義」的社會倫理觀,並揭示了接納此世界觀如何在個人層面催生出深刻的慈悲、寬恕與生命和解。本文結論指出,承認「我」是被決定的,非但不會導向虛無主義,反而可能開啟一條通往更高層次理性與心靈平靜的道路。

Article activity feed